量子计算领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狂欢。芬兰,这个北欧的创新热土,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其强大的科技实力。
9月3日,量子计算公司IQM宣布完成一笔高达3.2亿美元的B轮融资,不仅成为欧洲量子领域的最大融资,更是创下除美国以外全球量子B轮融资的最高纪录,从而跃升为欧洲最受瞩目的量子技术独角兽之一。这笔巨额资金的注入,不仅是资本市场对IQM的认可,更在全球量子竞赛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芬兰,这个以诺基亚和愤怒的小鸟闻名的北欧国度,为何能在量子计算这个前沿领域脱颖而出,孕育出IQM这样的独角兽?这并非偶然,而是其长期战略布局和独特创新生态的必然结果。芬兰政府的远见卓识至关重要,他们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研究中心,为量子科技提供了丰厚的资金支持和宽松的科研环境。例如,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在量子领域深耕多年,为IQM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
从冷却至几乎绝对零度的超导芯片,到专注于算法和加密技术的初创企业,芬兰正稳步构建欧洲最强大的量子生态系统。凭借尖端硬件、可扩展软件、稳健基础设施和前瞻性网络安全,这个北欧国家不仅参与全球量子竞赛,更引领这一领域。为此,芬兰正依托国内专业人才并积极吸引国际人才。芬兰量子旗舰计划(FQF)于2024年宣布拨款1千3百万欧元,用于吸引、培训和留住全球顶尖人才。
此外,芬兰的科研机构与产业界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加速了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进程。正是这种强大的协同效应,使得IQM能迅速将实验室中的尖端技术转化为商业产品,并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芬兰的故事再次证明,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国家的体量并非决定性因素。只要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开放的创新生态,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在未来科技的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
故事始于2018年,一个重塑未来的宏大愿景诞生了——创建可扩展的量子处理器。第二年,随着1140万欧元的种子资金到位便正式起航,在芬兰埃斯波建立了一个最先进的实验室。
2020年,梦想的版图向德国扩张,并凭借A1系列筹集到3900万欧元,同年,第一台5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问世,标志着这家公司开始在量子世界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2021年,他们向客户交付了首台5量子比特计算机,突破性地实现了99%的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随后,他们的足迹遍布法国和西班牙,并在新的制造设施中加速前行。
2022年,他们获得了1.28亿欧元的A2系列融资,并被评为“最有可能估值达到10亿欧元的公司”,成为科技界一颗耀眼的明星。
2023年,他们推出了第一台20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并成立了IQM学院,将业务扩展到亚太和美国,同时发布了旗舰产品“IQM Radiance”。
2024年,他们乘风破浪,推出了云平台和第一台54量子比特计算机,在德国设立了量子数据中心,并荣获了德勤“2024年芬兰科技高成长50强”的殊荣。他们在高性能计算中心(HPC)整合了量子计算机,制造了超过30台设备。
2025年,这家公司继续创造历史,预计在第四季度交付150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并在过去12个月内成为本地量子计算机交付量的冠军,交付超过10台,同时,他们的全球足迹延伸至日本和韩国,将量子计算的未来带到更广阔的舞台。
这轮3.2亿美元的融资由美国网络安全投资公司Ten Eleven Ventures领投,这也是IQM迎来的首家美国投资者。此外,现有投资者Tesi也进一步加大了承诺投资,并吸引了包括Elo和Varma养老金保险、施瓦茨集团和华邦电子等战略投资者以及EIC和拜仁资本等主权财富基金的参与。高盛国际在此次融资中担任IQM的独家配售代理。
IQM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Jan Goetz博士表示,这笔资金将成为公司增长的催化剂,特别是在其加速技术路线图和强劲的全球业务扩张方面。
IQM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特的“纠错发展路线图”。与一些急于推出原型机的公司不同,IQM的目标更为长远且务实:它正专注于解决量子计算的最大难题——量子纠错。量子比特极其脆弱,极易受到环境干扰而产生错误。IQM正致力于研发能够自我修正错误、实现“容错量子计算”的量子芯片。公司的宏伟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百万量子比特的规模化,这一技术一旦突破,将是量子计算迈向大规模商用化的关键一步。
IQM的成功并非偶然,其独特的“全栈式”商业模式和明确的商业化策略使其在全球量子竞赛中脱颖而出。作为一家提供全栈式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来,IQM不仅设计和制造量子芯片,还提供完整的硬件、软件和自动化校准工具,使其系统可以无缝集成到现有的超算中心。IQM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Jan Goetz博士指出,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抱持着商业化的思维。这一策略带来了显著成果:公司迄今已售出超过13套量子计算机系统,成为全球范围内销售量子计算机数量最多的公司之一。
IQM的系统以其“本地部署”模式而著称,这与IBM和谷歌等巨头普遍采用的云端访问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IQM认为,将量子计算机作为独立、自校准的机器出售,能够无缝融入超级计算中心的19英寸标准机架中,使其在全球市场极具竞争力。此外,IQM还通过其Resonance平台提供云服务,让用户能够通过Qiskit和Cirq等熟悉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访问其处理器,实现了硬件销售与云服务的双重布局。
此轮融资的投资者构成反映了量子计算在产业界日益增长的重要性。Ten Eleven Ventures作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专业投资者,其对IQM的领投具有深刻的意义。网络安全与量子计算之间存在着一种不断演进的共生关系:未来的容错量子计算机将能够破解当前广泛使用的加密算法,同时,量子技术也为新的、安全的通信手段和后量子密码学提供了基础。Ten Eleven Ventures的投资表明,该公司坚信与处于量子时代前沿的企业合作对于未来安全计算至关重要。他们认为量子计算将成为下一个网络安全和计算创新时代的关键支柱,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其运营格局。在此基础上他们强调IQM是利用超导模式的最大纯粹创新者,并愿意相信IQM完全有能力引领通往容错、大规模量子计算的道路。
Tesi作为IQM的早期投资者,在此轮融资中显著增加了其投资承诺,这印证了其对IQM技术路线图、生产能力和客户交付的长期信心。此外,施瓦茨集团和华邦电子等战略投资者的加入,则表明传统工业巨头正在寻求将量子计算整合到其未来的业务运营中。这些公司对量子技术的投资正将其从一个由政府和学术机构主导的领域,转变为一个具有实际商业前景的产业。
Jan Goet博士表示,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IQM主要有两个目标。首先是在技术方面,加速纠错的发展,并扩展到数千甚至数百万个量子比特,对此他称“我们的大部分新资金将用于扩大芯片制造。”其次是对于IQM商业的牵引,“我们正在美国扩张,销售更多机器,并发展我们的云服务。我们还与Crisp合作推出了一个带有SDK的开发者平台。”博士还表示IQM的目标不仅要引入量子的开发人员,还要行高性能计算和其他领域引入开发人员,以在IQM的平台上进行建构。
因此这笔天价融资的用途,远不止于简单的研发投入。它将从三个维度深度赋能IQM的短、中、长期目标。
首先是技术研发与基础设施扩建。IQM计划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推进其纠错发展路线图,加速容错量子计算机的研发进程。其核心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容错量子计算,并最终将量子比特数量扩展至100万个。同时,这笔资金还将用于扩大其在芬兰的芯片制造工厂,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装配线,以实现技术的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落地,以支持其从数百个量子比特向百万级量子比特的长期目标迈进。
其次是全球商业版图扩张。值得注意的是,本轮融资由专注于网络安全的美国投资公司Ten Eleven Ventures领投。这家公司的加入绝非偶然,它不仅是IQM的首家美国投资者,更暗示了IQM未来可能在量子安全领域的布局。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现有加密体系面临被破解的风险,而量子安全将成为未来的核心需求。此外,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以及施瓦茨集团、华邦电子等战略投资者的参与,也表明IQM的技术正吸引着不同领域的资本,预示着量子计算的商业化应用前景正在被广泛认可。
IQM首席执行官Jan Goetz博士明确表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量子市场,公司将通过其本地部署的硬件产品和升级后的云服务,在美国市场建立强大的商业影响力。这笔资金的注入,使IQM能够更具侵略性地与IBM、谷歌和微软等资金雄厚的美国巨头展开竞争。
最后是人才与生态建设。这笔资金将帮助IQM招募更多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速团队扩张,并进一步深化与全球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健康的量子生态系统。
在量子计算领域,IQM的主要同行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其技术路径相同的超导量子计算公司,另一类则是采用不同技术路径的全球量子计算公司。这些公司在技术、融资和市场策略上各具特色。
在超导量子计算赛道,IQM的主要竞争者包括行业巨头Google和IBM,以及Seeqc和Rigetti等公司。Google和IBM凭借雄厚的资金和技术积累,不仅在硬件研发上保持领先,还构建了完整的量子计算生态系统并提供云服务,是该领域的领跑者。Seeqc另辟蹊径,致力于将经典和量子计算集成到单一芯片中,通过专用芯片来提升性能并降低成本。Rigetti则专注于构建和部署全栈超导量子计算机,并同样提供云端访问服务。
除了超导技术,IQM还有一些采用不同技术路径的同行者。例如,专注于光子量子计算的PsiQuantum,凭借高达约16亿美元的融资额,成为该领域的独角兽。采用离子阱技术的IonQ是该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上市量子计算公司。由霍尼韦尔量子解决方案和剑桥量子合并而成的Quantinuum,则将离子阱技术与量子软件相结合。另一家专注于光子量子计算的公司Xanadu,其融资额也达到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这些公司都在各自的技术方向上持续推进,并努力将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商业化。
总的来说,量子计算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IQM在这片红海中凭借其独特的纠错路线图,在超导量子计算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虽然Google和IBM等巨头在量子比特数量上仍保持领先,但IQM的成功融资表明,资本市场更看好那些专注于解决核心技术难题的初创公司。这笔融资不仅让IQM成为欧洲乃至全球量子硬件领域的领军企业,也为其他量子初创公司注入了信心,证明了量子计算并非是巨头的专属游戏,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同样能够赢得资本的青睐。
全球量子技术竞赛正酣,呈现出中美欧三方激烈竞争的局面。三国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传感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美国在量子计算方面,特别是基于超导和离子阱技术的通用量子计算机研发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在商业化应用方面走得最快。中国则在量子通信领域独占鳌头,并通过政府主导的模式在量子计算领域迅速追赶。欧洲则通过多国合作和强大的学术基础,在基础研究和特定领域(如量子传感器)保持着强劲的竞争力。
未来,全球量子竞赛的焦点将是如何将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实用的商业化产品,以及谁能率先构建出大规模、可纠错的通用量子计算机。这场竞赛的结果将深刻影响未来的信息安全、材料科学和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
此番3.2亿美元融资的重磅消息一出,IQM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角兽,引起全球的量子圈一番轰动。但对于Jan Goetz博士来说,独角兽里程碑的重要性不如公司的技术进步。“我们现在是全球所有主要大陆销售量子计算机最多的公司,”他说,并补充说下一个里程碑——扩展到150量子比特以上——才是真正的奖品。
[1]https://meetiqm.com/press-releases/iqm-quantum-computers-raises-over-300-million-in-series-b-funding-round/
[2]https://www.1011vc.com/insights/why-we-invested-in-iqm/
[3]https://techcrunch.com/2025/09/03/brand-new-unicorn-iqm-sets-its-sights-beyond-europe-for-its-quantum-computers/
[4]https://tech.eu/2025/09/03/iqm-raises-record-320m-to-cement-europes-place-in-the-quantum-computing-race/
[5]https://mp.weixin.qq.com/s/x0ap8t6WKwgHJh6d0ZB-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