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商业聚变公司首次公开亮相 | OE NEWS
中国聚变公司宣布将在上海新建一个名为“中国环流四号(HL-4)”的聚变实验装置,专门用于验证高温超导磁体技术。这是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后的重要战略布局,标志着我国核聚变研发从实验科学向工程化转化迈出关键一步。
01
双城布局,聚焦聚变工程化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采用上海-成都双城联动研发模式。
在上海设立总部和研发基地,主要围绕聚变工程化开展相关业务,重点布局聚变堆总体设计、高温超导磁体技术研发及验证、数字聚变堆研发三大业务。
同时,将在成都聚变研发基地布局聚变堆关键设备及材料研发等工程验证平台。这种分工协作体系充分发挥了两地技术优势,形成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的完整创新链条。
而成都是中核集团旗下核聚变研发核心力量——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简称“西物院”)的大本营。2023年,中核集团决定在西物院数十年聚变科研基础上建立中国聚变公司,后引入多方央国企产业资本及地方国资战略入股。7月22日,中国聚变公司挂牌成立大会在沪举行。
自此,中国聚变公司的股权结构实现了多元化,中核集团为控股股东,其他股东包括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多家央国企和国资背景机构。
02
高温超导:聚变研发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中国聚变公司总经理张立波透露,公司采用高温超导材料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路线。与传统托卡马克装置采用低温超导材料相比,高温超导材料具有高临界温度、高临界磁场和高载流能力等优势。这些优势使得聚变堆的体积可以缩小到传统聚变堆的几十分之一。
高温超导技术有望提升等离子体约束能力,同时大幅降低聚变堆的规模和建设成本。这正是“环流四号”装置要验证的核心技术。

工博会现场展示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HL-3)
今年5月,西物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HL-3)实现百万安培亿度H模,即装置同时实现等离子体电流一百万安培、离子温度1亿度、高约束模式运行,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再创新高,达到10的20次方量级,中国聚变快速挺进燃烧实验。
据悉,下一步,环流三号将开展中国首次氘氚实验,时间预计在2027年。2035年左右,目标建成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用以全面系统展示科学可行性,实现能量转化。2045年左右,有望建成功率大幅提升的首个商用示范堆,全面验证工程可行性,可长时并网发电,并为后续规模化部署商用堆打下基础。
来源:财联社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