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显示形态:大视角桌面集成成像光场3D显示器
要想获得良好的桌面观看体验,最重要的是径向3D视角要足够大,这样用户不用紧贴在桌旁,从较大的倾斜角度就可以看到正确的3D影像。并且,径向上应具有正确的运动视差和遮挡关系。但是,受空间信息量的限制,已有研究成果的径向3D视角和运动视差还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
研究团队基于集成成像对光场离散重构的思想,通过设计大相对孔径的复合透镜阵列,对2D显示屏上像素发出的光线方向进行自由空间的大范围调制,保证再现3D像点发出的光线以大角度出射,到达四周人眼。桌面集成成像光场3D显示(图1)由三个关键部件组成:超高分辨率LCD面板(7680 × 8640个像素)、复合透镜阵列和光学扩散屏。复合透镜阵列包含正六边形蜂窝排布的数千个复合透镜元,其中每个复合透镜元又包含3片透镜。研究人员在设计复合透镜阵列时,一方面注意平衡与3D视角存在制约关系的深度、空间3D分辨率参数,另一方面保证大视场角下的像质优于中心零度视场。



王琼华 教授
王琼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和美国光学学会(OPTICA)Fellow。长期从事显示和成像研究工作,取得了同行认可的研究成果。
邢妍 副教授
邢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3D显示技术,提出了针对桌面显示的光场采样和重构新模型,研制了集成成像裸眼光场3D显示器、桌面裸眼光场3D显示器,主持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等。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显示与成像研究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显示与成像研究室成立于2018年9月,由王琼华教授任负责人,主要从事3D显示技术、液晶技术、液体光子器件与成像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工作。研究室现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等。研究室独立或与四川大学合作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裸眼集成成像光场3D显示器、裸眼光栅3D显示器、2D/3D兼容显示器、3D摄像机、3D图像视频处理软件、全息3D显示系统、电润湿液体透镜、连续光学变焦显微镜和液晶透镜阵列等,并在二维液晶材料、液晶光场调控和蓝相液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研究室主页:http://idlab.buaa.edu.cn/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