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1. 首页
  2. 行业新闻
  3. 谁能率先敲钟?3D打印振镜赛道的资本竞速

谁能率先敲钟?3D打印振镜赛道的资本竞速

随着国产3D打印设备的技术加速升级,振镜和动态聚焦/场镜作为激光路径控制的关键器件,正在成为资本追逐的新风口。振镜系统从最早的进口依赖逐步转向国产替代,已广泛应用于金属3D打印、激光切割、焊接及增材制造等场景。在这一背景下,包括大族思特、菲镭泰克、正时精控、汉邦激光(自研自用)、世纪桑尼、鞍山精准、赛浦森、智博泰克等企业陆续推出适用于3D打印的国产振镜或场镜产品,国内振镜赛道逐渐浮出水面。然而,在产品逐步落地的同时,一场围绕“谁能率先上市”的资本化竞速也悄然展开。

谁能率先敲钟?3D打印振镜赛道的资本竞速

NO.1 大族思特

大族思特作为大族激光体系下的核心子公司,是目前产业化能力最强、技术路径最成熟的玩家之一。其数字振镜、激光场镜产品早已实现高端进口替代,并已批量用于金属3D打印系统。2025年5月23日消息,大族思特(深圳市思特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投资,投资方为上海北纳嘉加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苏州工业园区元禾太湖二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在2024年,其母公司大族激光与16家包括IDG资本、国资背景基金、军工投资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释放资本平台潜力并为子公司的潜在分拆上市腾出空间。在技术稳定、客户基础扎实以及集团资源支撑的多重条件下,大族思特被认为是最具“敲钟”潜力的振镜企业,或将通过分拆主板上市或借壳方式完成资本化突围。

 

NO.2 菲镭泰克

相比之下,菲镭泰克的路线更为“独立创业式”。该公司聚焦于3D打印领域的动态聚焦振镜系统,技术定位更适配SLM、SLS等对光斑控制精度要求极高的激光增材制造工艺。2023年8月,菲镭泰克完成数千万元级别的A轮融资,由兴富资本、小苗朗程、常垒资本等联合投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扩展其AI控制系统和激光加工平台。凭借稳定的头部设备商客户和清晰的技术方向,菲镭泰克已构建起一定的技术壁垒和行业口碑,有望在B/C轮之后,完成盈利模型打通,向科创板发起IPO冲刺。其属于典型的“技术成长型”企业,若融资节奏控制得当,有望成为行业内第一家独立IPO的振镜品牌。

NO.3 正时精控

而正时精控走的是“产业协同+技术合资”的混合路径。该公司主营高精度振镜系统及数字控制模组,技术覆盖扫描振镜与动态聚焦系统。2024年12月,正时精控(北京正时精控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战略融资,由高瓴创投独家领投。2023年底,正时精控获得上市公司铂力特2352万元的战略投资,后者获得其15%的股份。不仅如此,2025年2月,铂力特又与其签署超2700万元的采购协议,锁定其振镜为长期战略配套产品。这一系列动作表明,正时精控在资本和业务端已与铂力特形成了较强的绑定关系,未来或将通过母公司参股、合并报表甚至借壳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高瓴资本的加入,也为其未来的独立IPO留出了另一个路径选择。

 

其他企业

与上述三家较为突出的企业相比,其他如世纪桑尼、鞍山精准、赛浦森、智博泰克等企业则更多处于“小而美”阶段,尚未披露明确的融资计划或重大产业协同信息。其产品多为中小批量交付,聚焦于光路模组、定制控制软件或场镜参数优化等服务型路线。在客户结构、研发能力和规模效应上尚未构建清晰的商业闭环,资本市场对其关注度仍相对较低,短期内实现上市难度较大。除非出现重大客户导入、跨界战略投资或行业并购重组,否则其资本化路径仍需时日。

END

总体来看,当前3D打印振镜/场镜赛道已进入实质性竞争阶段:大族思特具备产业整合优势,上市路径成熟;菲镭泰克凭借技术特性与融资节奏进入高成长通道;正时精控通过资本协同构建上下游护城河,逐步释放估值潜力。而其他企业尚处于积累期,能否切入头部客户体系、构建生态粘性,仍是未解之题。可以预见,在未来1-2年内,国产激光振镜市场将进入“产品打磨+资本上岸”的双重爆发窗口,而谁能率先敲响资本市场的大钟,也将标志着国产3D打印核心器件真正走向技术自立与全球竞争力的新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