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1. 首页
  2. 行业新闻
  3. 山云笔记:“夸父逐日”照进现实,MEMS快反镜如何掀起卫星通信革命

山云笔记:“夸父逐日”照进现实,MEMS快反镜如何掀起卫星通信革命

中科院微系统所的科研底蕴,以及在 MEMS 压电微镜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已在航天激光通信等关键项目中崭露头角,作为微系统所孵化的麦锴项目,已在MEMS快反镜领域成功实现了商业化突破。

在激光通信领域(尤其是空间激光通信,如卫星间或卫星-地面通信),快反镜(Fast Steering Mirror, FSM) 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核心光学组件。它的核心作用是对激光光束方向进行高速、高精度的微调控制。

不同类型的快反镜有不同的结构,但一般主要由反射镜、基座、壳体结构、镜面位移控制部件,位移传感器(如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电路结构,并配备有机械固定安装接口与负载安装接口等组成。

山云笔记:“夸父逐日”照进现实,MEMS快反镜如何掀起卫星通信革命

快反镜本质上是一个小型的平面反射镜(镜面口径通常较小,以降低惯量),安装在一个精密的二维角度偏转平台上,快反镜的关键性能指标主要有:

带宽:决定了快反镜能有效补偿扰动的最高频率。空间通信中通常需要几百赫兹的闭环带宽。

角度范围:快反镜能够偏转的最大角度(通常较小,几毫弧度到几十毫弧度)。

分辨率/线性度:最小可控角度步长和输入/输出关系的线性度。

精度:光束指向的稳定精度(微弧度级)。

响应时间:对阶跃指令的响应速度。

承载能力/镜面尺寸:适应不同光斑直径和功率的要求。

滞后/蠕变:(压电驱动器尤其需要注意)驱动器本身的非线性特性。

功耗、体积、重量:对于星载应用至关重要,减小体积重量本身即是减低发射成本。

一、卫星、低空经济等多维度加速发展推动快反镜市场爆发

在低轨卫星方面,中国规划了全球最大的低轨卫星星座群,仅仅计算两大星座计划,总规模就有约 2.5万颗卫星(星网“GW星座”1.3万颗 +  “千帆星座”1.2万颗),其对快反镜的需求核心来自星间/星地激光通信终端。

中国主要低轨卫星星座规划与激光通信需求

星座名称 规划卫星数量 激光通信应用
星网(GW) 约1.3万颗 全系统标配星间激光链路
千帆(垣信) 约1.2万颗 规划400Gbps星间链路

单星配置:每颗卫星需搭载 4套激光通信终端(星间链路+星地下行链路),每终端含 2套快反镜系统。

市场规模测算:按2.5万颗卫星、每星4套终端、每终端2套快反镜,而激光载荷企业一般按照进货对上星2:1来购买快反镜组件,则该部分总需求约 40万套。而低轨卫星目前平均寿命约5年,即未来每年还需20%的补链发射。

以当前均价3-5万/套估算,仅中国2大星座建设即可带来120-200亿(2025-2030年)的星载快反镜市场空间。

在低空经济方面,政策驱动千亿级需求爆发,其核心应用场景为:

无人机/eVTOL光电系统:用于激光通信终端(星地/空空链路)、导航稳定平台、障碍物感知系统。

低空安防与巡检:搭载于无人机平台,实现高精度激光测绘、目标跟踪(如城市安防、电力巡检)。

渗透率与单机配置:高端工业无人机(占总量15%)需配备1-2套快反镜(激光通信+稳像系统),单价 1.2万~2万美元/套;eVTOL每架标配 2套快反镜(导航+通信模块)。

市场空间:无人机领域:按180万架高端机测算,需求 216万~360万套,市场规模 25.9亿~43.2亿美元(2025-2030年)。

eVTOL领域:2030年全球量产超1万架,贡献 2万套需求,市场规模 2.4亿~4亿美元。

快反镜在低空、单兵、地面通信领域的增量空间巨大,2025-2030年三大场景合计市场规模将达 36.5亿~65.4亿美元。MEMS快反镜在上述这些具有低功耗、小型化需求的领域都将具有极大替代空间。

二、快反镜的发展历史及技术路线

回溯快反镜的技术进化史,从欧洲的压电理论垄断(1960s PI独霸),到美日德联手突破精密闭环控制(1990s滨松/PI/Jena分食高端),直至中国麦锴科技以MEMS智能算法重构成本与性能边界(2020s),贯穿始终的,正是 “物理效应→材料革命→结构创新→系统集成” 的产业跃迁铁律。

时间段 技术代际 技术原理 优点 缺点 代表企业/机构
1920s-1950s 石英晶体机械反射镜 天然石英压电应变(d₁₁=2.3 pm/V)驱动镜面微倾 抗电磁干扰(绝缘≥10¹² Ω·cm) 温漂±5%/℃,响应>100ms 西门子(德)
1960s-1980s 压电陶瓷快反镜 PZT压电陶瓷(d₃₃=289 pm/V)微堆叠驱动 精度↑至1μrad,应变响应↑30倍 功耗>5W,寿命≤10⁷次 Physik Instrumente(德)
1990s-2010s 闭环控制集成镜 电容传感器嵌入 + PID反馈控制 精度达0.1μrad(误差↓90%),寿命≥10⁹次 成本>$8万(航天级) Piezosystem Jena(德)/ 哈尔滨芯明天(中)
2020s至今 MEMS智能快反镜 晶圆级压电薄膜(AlN/AlScN)+ AI补偿算法 功耗≤2W,抗辐照>100kRad,响应<1ms 镜面尺寸受限(≤15mm) 麦锴科技(中)/ Mirrorcle Tech(美)

各类快反镜技术路线特点:

  传统 MEMS
种类 压电陶瓷 音圈电机 静电驱动 电磁驱动 压电薄膜
是否自带镜面 - -
优势

抗电磁干扰

应用成熟

大角度

大镜面

低功耗

重量轻

可集成角度反馈

大角度

可集成角度反馈

高线性度/精度

高力学可靠性

无疲劳特性

抗电磁干扰

风险

线性度差

需进口压电材

有蠕变

体积大,重量大

频率低

功耗高、散热压力大

重量大

易受电磁干扰

线性度差

镜面小

易机械性断裂,易粘附污染

易受电磁干扰

频率低

功耗高、散热压力大

体积大,装配复杂

重量较大(含磁芯)

易受电磁干扰

工艺门槛较高

驱动电压相对较高

目前卫星件激光通信快反镜还是以传统的压电陶瓷类型为主,主要厂商为德国PI,我国也大量进口其产品,国产可替代空间广阔。

三、行业当前的玩家

(这个领域特别小众,还没上市公司,所以创业公司、上市公司直接一起写了,这个领域几个头部公司都是未上市的)

接下来,熟悉的读者可能知道,老规矩,接下来再来我们看看这个领域当前的行业竞争格局:

中科院微系统所

中科院微系统所作为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在MEMS快反镜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其研发的 10 毫米大口径压电 MEMS 快反镜,具有高线性度(99.95%)、超高角度分辨率(0.3μrad)、快速阶跃响应(0.41ms)以及高重复定位精度等优异性能,且在准静态驱动下最大动态表面形变仅 2nm,满足远距离卫星激光通信对镜面面型的严苛要求。此外,还创新性地引入力学定向结构形成应力集中区域,将角度传感器灵敏度从 3.3mV/(V・mrad) 提升至 5.4mV/(V・mrad),增幅达 63%,显著优化了光束控制的精确性。其研究成果不仅在技术上处于前沿,还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

麦锴科技

麦锴科技孵化自中科院微系统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 MEMS 压电微镜的自主设计与封装测试等全套核心技术。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高端传感器产品及定制化解决方案,其产品在激光通信、VR/AR、激光投影、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存在广泛应用空间。麦锴科技凭借其技术优势,研制成功首款面向空间通讯的快反镜产品 MMS225,并在 2023 年正式成立商业公司后,不断发展壮大,还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上海市重点专项研究任务,成为了中科院微系统所协同创新联合体企业。其产品在性能、可靠性和市场应用等方面都表现出色,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外主要玩家

Physik Instrumente :作为全球领先的精密运动系统制造商,其压电快反镜以高精度、高稳定性等特点在激光通信、光学仪器等高端领域应用广泛。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优质的服务,Physik Instrumente 占据了重要市场地位,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Piezosystem Jena :德国的 Piezosystem Jena 在压电陶瓷领域拥有深厚技术积累,其压电快反镜性能可靠,主要应用于科研、工业等多个领域。公司注重研发投入和产品质量提升,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来保持市场竞争力。

Cedrat Technologies :在压电快反镜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其产品在精度、响应速度等关键指标上表现出色,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在全球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拥有一定的客户群体,与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国内其他玩家

迅来光电: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光学仪器和电子元器件研发与制造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技术创新,拥有多维度微结构的柔性应力传感器制备专利,该技术显著提升了传感器的性能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和智能仪器仪表领域。

阿米精控: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微纳测控及超精密自动化“系统级硬科技”公司;面向微纳制造、精密主动光学、集成电路装备以及电子信息领域,提供超精密测量及纳米级运动伺服部件和纳米自动化成套解决方案。

四、行业未来预测

1、MEMS系统级集成是制胜枢纽:MEMS技术深化 :MEMS 技术将成为压电快反镜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方向。通过 MEMS 工艺,可实现压电快反镜的微型化、集成化和高性能化,大幅提高其分辨率、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同时降低功耗和成本。例如,基于 MEMS 技术的压电快反镜已成功应用于卫星激光通信领域,实现了 10 毫米级的大口径设计,并具备高线性度、超高角度分辨率等优异性能,未来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拓展和深化。

创新方向 技术突破路径 核心指标提升 代表进展
MEMS压电薄膜 晶圆级AlScN薄膜沉积(↑压电系数40%) 精度→0.01μrad(深空级) 哈尔滨工程大学2025年实验室验证(d₃₃=27 pC/N)
智能闭环系统 光子神经网络实时校正 湍流补偿效率→99.8%* 麦锴科技“天权”卫星模块
无铅化材料 铌酸钠钾(KNN)基陶瓷量产 温漂↓至0.1%,RoHS合规 德国PI 2026年试产线(成本↑25%)

2、新材料研发 :新型压电材料的研发将为压电快反镜性能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如一些高性能的压电陶瓷材料和聚合物压电材料,具有更高的压电常数、更好的弹性和耐腐蚀性,能够使快反镜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和更复杂的环境下保持稳定可靠的运行。

3、多技术融合 :压电快反镜技术将与激光技术、光学技术、电子技术等多学科技术不断融合创新。例如,在激光雷达系统中,压电快反镜与激光发射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等协同工作,实现对目标物体的高精度、高速度探测和成像;在光通信领域,与光纤器件、光放大器等配合,提高光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山云资本:

在航天航空领域,对光学控制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有着严苛的要求,而 MEMS 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压电快反镜在该领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中科院微系统所的科研底蕴,以及在 MEMS 压电微镜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已在航天激光通信等关键项目中崭露头角,作为微系统所孵化的麦锴项目,已在MEMS快反镜领域成功实现了商业化突破。未来,随着 MEMS 技术不断精进,麦锴科技有望持续引领压电快反镜行业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在航天航空领域更深层、更广泛的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