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微腔,超冷分子实验新装置
超冷分子的制备与探测
得益于良好的孤立性与相干性、丰富的能级结构以及稳定的电偶极相互作用,超冷分子不仅在量子化学研究中展现了独特优势,更在冷原子与超冷原子技术的基础上开辟了实现量子模拟、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的新道路。然而,目前直接合成冷分子的实验手段局限于自由空间超冷原子的光缔合或磁缔合,由于内部能级复杂,这两种方法的分子态制备效率不高,而且对所合成分子的探测都是破坏性的,极大限制了超冷分子的应用。
为进一步提高超冷分子态制备的效率、研究超冷分子的反应动力学以及实现非破坏的超冷分子探测,超冷分子腔量子电动力学被提出。在超冷分子腔量子电动力学实验中通常需要用光学谐振腔来选择性地增强物质与特定模式光场的耦合强度,其中,高精细度光学腔与冷原子的混合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实验中,基于有机大分子的腔量子电动力学研究也有了系列的理论和实验进展。
对超冷分子而言,光纤微腔模式体积小、可操纵性强并具有腔模光子的光纤耦合输出通道,因而能够克服分子弗兰克-康登系数的限制,极大地提高耦合强度,这使得腔场可以通过增强分子制备过程中特定的自发辐射通道来高效控制分子的终态。同时,分子的激发被高效地转化为腔模光子,预报超冷分子的制备。通过探测分子与腔场的强耦合,可以实现分子的量子态、超冷分子振转能级光谱和反应产物的非破坏测量,这为后续超冷分子在量子化学、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高精细度光纤微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郭光灿院士团队的李传锋教授、王健副研究员研究组制作、测试了一种适用于分子腔量子电动力学研究的高精细度光纤法布里-珀罗微腔,为超冷分子的腔量子电动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22年第20卷第12期上(Y. Pan, et al., Fabrication, testing and assembly of high-finesse optical fiber microcavity for molecule cavity QED experiment),并被选为当期封面。

封面展示了用于光与超冷分子强耦合研究的高精细度光纤法布里-珀罗微腔,外界操控与探测光场可以从侧向或者从光纤直接输入腔内,在这种新型微腔的帮助下能实现可控的超冷分子合成与分子量子态的非破坏性探测,促进分子腔量子电动力学的研究。
研究团队利用实验室自行搭建的CO2激光烧蚀装置与白光轮廓仪进行腔镜制备与形貌表征,组装高精度的光纤微腔对准与光谱扫描装置,最终搭建适用于超冷分子实验的光纤微腔组装体。光纤法布里-珀罗微腔包含了V型槽、剪切压电陶瓷、连接件和基板,如图1 所示。

谐振腔的工作波长可以通过调节腔长的方式去适配超冷分子中不同跃迁能级的需要。在Rb2分子跃迁波长上,光纤微腔的精细度能达到24000,且腔镜的退火工艺对高精细度获得的重要作用被实验验证。此外,光纤微腔的组装体在超高真空环境下的测试中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其高精细度可以被长期保持,满足了超冷分子所需的实验条件。
该光纤微腔理论上可以极大地克服分子跃迁过程中小弗兰克-康登系数对强耦合的限制,即使弗兰克-康登系数只有0.01,腔模与Rb2分子的协同因子也能达到大于1的水平,使系统进入分子腔量子电动力学中的强耦合区域。而对于特定的分子跃迁谱线,单分子与腔的协同因子可以达到18。
未来展望
该项工作为超冷分子的腔量子电动力学研究打下了基础,这对基于超冷分子的量子化学、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技术的实验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未来,研究组将使用该装置实现超冷分子量子态的确定性制备与非破坏测量,实现超冷分子与量子化光场的强耦合,由此发展基于分子腔量子电动力学的量子模拟、量子计算与精密测量技术。
►►►
作者简介

►►►
推荐阅读
科学编辑 | 潘宇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编辑 | 刘校荣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