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1. 首页
  2. 行业新闻
  3. ERC三连冠!Light编委丁飞教授第三次获得欧盟ERC资助

ERC三连冠!Light编委丁飞教授第三次获得欧盟ERC资助

推动半导体光量子信息与现实通信网络的融合

近日,欧洲研究委员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ERC)公布最新一轮“成果转化资助(Proof of Concept, PoC)”名单。欧盟21个国家的150名研究者获得资助,其中包括本刊编委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丁飞教授。

这是丁飞教授继获得ERC Starting Grant(2016)和ERC Consolidator Grant(2022)之后,荣获的第三项ERC资助,标志着其团队在半导体量子光源方向上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和转化潜力,亦体现其在欧洲科研体系中的顶尖地位。

让半导体量子通信系统“即插即用”

本次PoC项目旨在开发具备实际部署能力的量子通信终端。其主要目标包括:

  • 基于确定性半导体单光子与纠缠光子对源构建紧凑型终端模块;

  • 在汉诺威-不伦瑞克两座城市之间的量子通信链路上进行外场测试;

  • 实现严格时间和频率同步的量子密钥分发,为远距离量子中继、多节点纠缠分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 开展市场调研与知识产权布局,推动技术走向产业化。

三项ERC如何层层递进?

丁飞教授的三项ERC项目(总金额约合4000万人民币)展现出鲜明的科研主线一致性与跨阶段整合能力:

  • ERC Starting Grant “QD-NOMS”(2016)
    开发高质量的半导体单光子源与纠缠光子对源,奠定器件层面基础。

  • ERC Consolidator Grant “MiNet”(2022)
    解决量子通信节点之间的时频同步难题,构建稳定量子网络架构。

  • ERC Proof of Concept “ComPQT”(2025)
    集成上述两项成果,构建“即插即用”的量子通信终端系统,实现实验室技术向现实网络环境的跃迁。

ERC三连冠意味着什么?

ERC是欧洲最具声望的科研资助体系,资助率长期保持在10%-12%左右。连续获得StG、CoG和PoC三项资助,难度极高。这不仅要求研究者具备高度原创性与稳定产出能力,还意味着其具备带领跨学科团队完成重大项目的科研领导力;在欧洲科研系统中跻身一流学者行列,具备长期影响力;是将“基础研究 → 技术攻坚 → 应用示范”路径走通的典型代表人物。

背景院校再添佳绩

丁飞教授所在的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Leibniz University Hannover)近日亦迎来捷报:在德国“卓越战略(Exzellenzstrategie)”评审中,学校成功新增入选三个卓越科研集群(Excellence Clusters),从而入围德国新一轮精英大学的评选。

编者的话

作为《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编委,丁飞教授不仅活跃于基础研究的前沿,其科研成果也体现了如何将“光科学”从理论、材料与器件不断推进到系统应用与社会价值创造。我们期待更多科研人员加入Light大家庭,一起让光照亮更多、更远的科学前沿。

ERC三连冠!Light编委丁飞教授第三次获得欧盟ERC资助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