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1. 首页
  2. 行业新闻
  3. 动态干涉仪的核心原理及技术特点

动态干涉仪的核心原理及技术特点

动态干涉仪是一种基于光学干涉原理的高精度测量仪器,其核心在于通过动态调整光路或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被测物体表面形貌、应力分布或动态位移的快速、高分辨率测量。以下是其核心原理及技术特点的详细分析:

一、基本原理

动态干涉仪的核心原理是光的干涉现象,通过分析干涉条纹的变化反推被测物体的物理特性。根据应用场景不同,主要分为两类技术路线:

(激光控制器)

  1. 偏振光干涉与空间相位调制(4D动态干涉仪)

Ø 偏振分束:光源发出的激光经偏振分束器(PBS)分为两束正交偏振光(S偏振光和P偏振光),分别照射样品表面和参考镜。

Ø 空间相位调制:两束光反射后通过掩模板(定向微偏振片阵列)进入CCD。掩模板的每个单元对应不同偏振方向,使相邻像元产生固定相位差(如90°),形成空间域的相移干涉图。

Ø 单次曝光采集:通过CCD单帧图像即可获取多组相位差信息,避免了传统时间域相移因环境振动导致的误差。

Ø 相位解算:利用相邻像元的相位差关系,通过算法(如傅里叶变换或相位解包裹)重建样品表面高度或形貌。

动态干涉仪的核心原理及技术特点

(光研科技动态干涉仪主机)

  1.  

动态调谐与稳频:通过调制激光波长(如声光调制器)实现大范围位移测量,同时结合鉴频曲线重构技术锁定中心频率,确保测量基准稳定。

二、关键技术特点

  1. 抗干扰能力

Ø 传统干涉仪依赖时间域相移(如PZT压电陶瓷驱动),需数百毫秒完成多帧采集,易受振动和气流影响。动态干涉仪通过空间域相移和单帧采集,将测量时间缩短至毫秒级,显著提升抗干扰性。

  1. 高分辨率与宽动态范围

Ø 采用短相干光源和定位干涉技术,可测量大口径凸面(如300mm球面)或超薄样品(厚度>0.3mm的平行平板),且对表面粗糙度容忍度高。

Ø 亚纳米级位移分辨率,适用于超精密加工检测。

  1. 多功能扩展

Ø 应力双折射测量:通过偏振干涉分析样品内部应力分布。

Ø 等厚差检测:结合参考光与样品光的定位干涉,直接获取前后表面差异。

三、典型应用场景

  1. 光学元件检测

Ø 大口径凸面/非球面面形测量、平行平板均匀性分析

  1. 材料科学

Ø 热膨胀系数、机械应力场及薄膜厚度测量

  1. 精密制造

Ø 超精密位移传感器校准、嵌入式测量(如光纤微探头)。

  1. 生物医学

Ø 角膜、皮肤等生物组织表面形貌的非接触检测。

四、与传统干涉仪的对比

特性 传统干涉仪 动态干涉仪
相移方式 时间域(PZT驱动) 空间域(偏振光+掩模板)
测量时间 毫秒级(多帧采集) 微秒级(单帧采集)
抗干扰能力 低(易受振动影响) 高(环境扰动影响小)
适用场景 静态或低频测量 动态形变、高速振动监测

五、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

Ø 光源稳定性:动态调谐需兼顾大范围调谐与中心波长锁定,需开发新型稳频算法。

Ø 数据处理复杂度:空间相位解算需优化算法以提升实时性。

Ø 多维测量集成:结合光谱分析或偏振调制,实现形貌与应力同步测量。

动态干涉仪通过创新的光学设计和信号处理技术,突破了传统干涉仪的局限性,成为超精密测量领域的重要工具。其技术原理的深入理解对优化仪器设计及拓展应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