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1. 首页
  2. 行业新闻
  3. 单光子飞秒光谱:微观世界的温柔观察者

单光子飞秒光谱:微观世界的温柔观察者

在微观世界的探索中,时间分辨率如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飞秒光谱学让科学家得以捕捉分子 “跳舞” 的瞬间。然而,传统飞秒光谱如同用探照灯观察萤火虫:高强度激光脉冲虽能照亮动态,却不可避免地引发多光子激发,产生复杂的激发态叠加(如基态漂白、激发态吸收与受激辐射信号重叠),如同强光惊扰了昆虫的自然行为,使观测到的 “分子舞蹈” 掺杂了人为干扰。尽管科学家可通过后期数据校正缓解影响,但 “直接观测单光子激发态” 始终是光谱学的 “圣杯”。

 

2024年,韩国忠北国立大学 JunWoo Kim教授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单光子瞬态受激辐射光谱(SP-TSE)。该技术如同用单颗光子 “轻轻叩击” 分子,通过纠缠光子对和符合计数技术,仅记录单光子激发后的纯受激辐射信号,彻底避开多光子干扰,为解析量子动态提供纯净数据。

一、SP-TSE 的魔法:当纠缠光子遇上分子腔

 

1. 纠缠光子:量子世界的 “双胞胎侦探”

SP-TSE 的核心在于一对 “量子双胞胎”—— 通过自发参量下转换(SPDC)过程,一束飞秒脉冲在非线性晶体中分裂为两个纠缠光子。这对光子如同心有灵犀的侦探,一个(u 光子)作为 “探针” 与分子作用,另一个(d 光子)作为 “记录者” 等待信号。

当 u 光子被分子吸收或透射后,d 光子会经过分束器(BS),由两个单光子探测器(SPDs)同时检测。只有当两个探测器同时 “响铃” 时,才记录一次有效事件 —— 这对应于 d 光子通过受激辐射(SE)产生了两个光子,如同分子在单光子激发后 “回声” 出特定的量子信号。

单光子飞秒光谱:微观世界的温柔观察者
2. 分子腔:量子光与物质的 “共振舞台”

 

为验证SP-TSE的威力,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 “量子钢琴”—— 分子腔(由光学谐振腔填充分子集合体构成)。当分子跃迁频率与腔共振频率匹配时,光与物质的强耦合会产生两个 “明亮极化子” 态(LP和UP),如同钢琴弦与音腔的共振产生纯净音色。

通过调节u光子与d光子的时间延迟T,SP-TSE成功捕捉到极化子态的量子拍频信号(频率2Ω振荡,直接反映LP与UP能量差),而传统光谱因多光子干扰仅能观测到混合态的模糊信号,凸显SP-TSE对单激发态相干性的直接探测能力。

单光子飞秒光谱:微观世界的温柔观察者
单光子飞秒光谱:微观世界的温柔观察者
3. 性能对比:单光子精度的降维打击

 

对比维度

 

传统飞秒光谱

 

SP-TSE

 

激发光源

 

高强度脉冲(多光子激发)

 

单光子对(纠缠光源)

 

信号来源

 

基态漂白(GSB)、激发态吸收(ESA)、SE 混合

 

纯 SE 信号(通过符合计数筛选)

 

量子相干性探测

 

受多光子效应干扰,信号模糊

 

直接探测单激发态叠加态 退相干过程

 

噪声水平

 

暗计数高(单探测器)

 

暗计数极低(纠缠光子符合计数)

 

典型案例

 

半导体激子动态模糊

 

分子腔中LP-UP叠加态纯退相干信号

 

二、 应用蓝图:单光子量级的跨领域革新

 

·量子材料:解密电子 “双人舞”

在二维材料(如石墨烯)或量子点中,电子的相干性是量子计算的基础。SP-TSE可实时追踪单电子激发后的量子退相干过程,为设计更稳定的量子比特提供关键数据。

·生物医学:单分子的 “心跳监测”

光合复合物、酶催化中间体等生物分子的瞬态变化,常因强光损伤而难以观测。SP-TSE 的单光子灵敏度如同 “量子听诊器”,可在不干扰生物分子的前提下,精准记录单分子电子激发态的动态细节(如能量转移路径、构象变化),为解析生命分子机制开辟新路径。

·量子光学:纠缠光的 “光谱魔法”

通过 heralding 技术(利用纠缠光子的关联特性),SP-TSE 可将暗计数概率降至万亿分之一以下。这为构建 “量子光谱仪” 奠定基础,未来或实现单分子级别的实时成像。

三、技术挑战:迈向单光子光谱新时代的三大关口

·单光子对的高产率制备:目前 SPDC 过程的光子对产生率约为 10⁴ s⁻¹,需提升至 10⁶ s⁻¹ 以上,以缩短实验数据采集时间。

·探测器死时间优化:单光子探测器的“死时间”(两次响应间隔)需从纳秒级压缩至100飞秒以下,以匹配飞秒级时间延迟信号的捕捉需求,需引入新型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高纯度单粒子体系设计:需开发高吸收截面的 “单粒子” 体系(如单晶半导体纳米线、孤立分子阵列),避免多粒子集体效应导致的光谱展宽,确保信号仅源自单光子与单粒子的相互作用。

四、结语:单光子之光,叩开量子动态的“温柔之门”

 

SP-TSE的诞生标志着光谱学从“强光干预”迈向“量子轻抚”的新纪元。这一技术不仅是实验手段的革新,更蕴含着“以最小扰动揭示自然本质”的科学哲学。未来,随着与人工智能算法的融合(如基于机器学习的光谱信号解码),SP-TSE有望成为“分子动态翻译器”,将量子拍频信号转化为可解读的分子行为语言,为探索生命起源、量子计算底层机制等终极科学问题提供前所未有的“单光子级”观测工具。当光以单量子态的形式温柔叩问微观世界,我们或许正站在解开自然奥秘的新起点。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jpclett.4c01008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