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点!九三阅兵背后的光学技术
在刚刚过去的九三阅兵式上,多款国产新型武器首次公开亮相,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些“大国重器”不仅彰显了我国国防科技的领先地位,更展现了光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深度融合。从激光武器到光电传感器,从单兵装备到体系化作战网络,这些光学技术正在成为提升我军精准打击与战场感知能力的“无形之手”。
01
激光武器:从概念走向实战
现代化军事体系中,反无人机作战已经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次阅兵首次公开展示的反无人机“铁三角”——激光、微波、弹炮,中国给出了一份全新的答案,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新型防御技术领域步入世界前列。
此外,LY-1舰载激光武器的亮相也是一大看点,该系统通过自适应光学系统实时补偿大气扰动,不仅可以拦截海上无人装备的来袭,还可以用于拦截反舰导弹,可有效避免开火时间差、传统舰载近防火炮散布比大等问题,真正实现“瞄准即锁定,开火即命中”,拦截精度非常高,单次拦截成本低。此外,舰载激光武器,可以对敌方武器装备的光学传感器实现有效毁伤,它的出现真正改变了海上作战规则。

新型舰载激光武器LY-1
02
光电传感:无人装备的“智慧之眼”
如今的无人装备,早已不是“盲飞盲打”。它们依靠高分辨率摄像机、红外热成像仪和激光雷达等光学传感器,实时完成环境感知、目标识别和路径规划。
-
察打一体无人机:搭载高清光学摄像头与红外传感器,激光测距仪与前视红外成像仪的融合感知,实现实时监视与精准打击;
-
“机器狼”无人战车:周身环视相机+激光雷达,实现360°全视角感知,适用于复杂环境突击与侦察;
-
各类主战坦克、战机与导弹:普遍装备红外传感、激光测距和360°影像系统,保障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命中精准。

“机器狼”无人战车
无论是陆上、海上还是空中的无人作战群,都离不开先进光学系统的支撑。它们有的搭载光电侦察设备,有的配备电子干扰模块,借助红外与激光技术,大幅提升复杂环境下的侦测和反应能力。
03
光学探测:各类武器平台上的“闪烁的小眼睛”
如果你仔细观察,很多装备上都布满了各种光学探头——它们虽小,却是实现精准作战的关键。
-
坦克与装甲车:集成热成像仪、激光测距机和日间观察镜,支持昼夜全天候作战;
-
防空导弹车:配备红外/光电跟踪系统,与雷达互补;
-
无人机:吊载小型光电吊舱,重量仅几公斤,却能实现高清可见光/红外成像与目标跟踪;
-
反无人机系统:通过光电设备识别、定位无人机,再联动干扰或拦截装置实施处置。
04
智能装备:从AR护目镜到智能头盔
不仅大型装备,光电技术在单兵装备中的应用也迎来跨越式发展。
单兵护目镜系统采用自适应光学系统,镜片颜色设计包括深灰色镜片、黄色镜片和透明镜片,适用于不同战场环境。
受阅的新型坦克首次引入增强现实头显,可实时显示车辆数据、战场地图甚至360°全景影像,被誉为“透明装甲”,极大提升态势感知能力。

新型100式坦克
05
雷达技术:“千里眼”守护国家空天安全
本次九三阅兵中,装备方队、空中梯队均全方位展现了中国雷达技术的卓越成就。其中,亮相的国产新一代高机动雷达,探测范围广、功能多样、机动性强。它们通过远近衔接、协同组网,不仅能探测传统目标,还具备反隐身飞机、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真正成为守望空天安全的“千里眼”。
值得一提的是,预警探测方队中的不少装备顶部那块看似普通的“大平板”,其实是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雷达技术的“终极形态”之一。它没有机械转动结构,完全靠电子控制实现波束扫描,刷新率极高,可同时跟踪多个目标,精度和抗干扰能力远超传统雷达。
其中,被网友戏称为“双离谱”的100式坦克,尽显“轻量化、智能化、网络化”,炮塔四周集成四面有源相控阵雷达,与13套光学-激光传感器、激光告警系统共同组成主动防护系统,大幅加强了装备在无人机时代的生存能力。

新型100式坦克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