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5亿!985高校牵头,建大科学装置
10月30日上午,杭州极弱磁大设施首个交叉研究平台基建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杭州高新区(滨江)立足新发展阶段,向新进军,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基于2017年至今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坚实合作基础,由房建成院士领衔,杭州高新区(滨江)三任领导班子“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推动,今年5月24日,浙江省第二个大科学装置——“超高灵敏极弱磁场与惯性测量装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正式落地杭州高新区(滨江)。作为极弱磁大设施的条件保障,还将建设五个交叉研究平台。


高新区(滨江)以大设施落地为契机,谋划国际零磁科学谷·杭州江南科学城,西联城西科创大走廊,东接城东智造大走廊,形成南北联动的创新发展格局,为杭州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据了解,国际零磁科学谷内已规划建设项目26个,总投资约230亿元。这次开工的首个交叉研究平台基建项目,是国际零磁科学谷区域首个开工的基建项目,位于零磁谷街以南,浦乐实业以西,规划用地面积1.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7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22万平方米,其中基建投资约3.0亿元(不含设备投资等),工期约3年。本项目将建成国际领先的芯片化量子传感器工艺技术研究平台,重点攻克芯片化量子传感器在设计、封装、集成、测试中涉及的一系列关键核心问题,为大设施项目的多种零磁科学装备提供传感器关键工艺技术保障,将推动我国未来量子传感技术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