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器的阿秒级时间抖动,听起来是不是很炫?不仅是阿秒,还是在自由运转下,怎么听怎么不靠谱。我们看看北大张老师怎么解释。 文 | 张志刚 北京大学 除了获诺贝尔奖的阿秒脉冲,还有一个阿秒经常能听到,那就是阿秒时间抖动。此阿秒非彼阿秒。后面这个阿秒是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引以为豪,并发了很多论文呢? 飞秒激光器研究到最后,就深入到激光器的稳定性,或脉冲之间的时间抖动了。 我第一次接触到时间抖动,是1997年起在日本做一个项目,需要测量和消除飞秒钛宝石激光器的时间抖动。我回头看了一下,即使加了稳定装置,都还是几十飞秒。 第一次注意阿秒级时间抖动,是在2009年,我邀请韩国KAIST的金正元(Jungwon...
Adv. Photon. | GHz级高速可切换波前整形:超表面与光子集成芯片的结合
本文为中国激光第3385篇。 欢迎点击在看、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Advanced Photonics 2024年第1期文章: 文章链接 背景介绍...
自由空间光通信中的轨道角动量:现状及展望
...
Science,设备研发?突破传统显微镜分辨率限制的新途径!
一、【研究背景】...
四川大学 | “空气成丝”:简单、稳定的飞秒激光压缩器
超短脉冲技术 具有毫焦脉冲能量、数十瓦平均功率和几飞秒到数十飞秒脉冲宽度的超快激光器在多个方面均有较大的应用需求,例如通过原子分子产生孤立的阿秒脉冲。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较小的量子缺陷以及高功率激光二极管泵浦的通用性,掺镱(Yb)激光器以其优越的功率缩放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发射带宽的限制,掺镱激光器的脉冲宽度通常大于100 fs,这严重阻碍了掺镱激光在超快物理与应用的发展。...
瓦级平均功率可调谐掺铥锁模光纤激光器
2 µm区域超快光纤激光器的研究是由广泛的应用驱动的,例如用于高效非线性下变频到中红外(>7 µm)分子指纹区域的泵浦源、塑料材料加工和激光手术。在此,Wei和Zhang等人实现了一种波长可调的亚200 fs和具有509.7 MHz基频重复率的瓦级掺铥超快光纤振荡器。通过调节腔内波片,可以在1918.5 nm和2031 nm之间调谐波长。当波长被调谐到2000 nm以下时,平均输出功率超过1 W。振荡器在1940 nm处提供1.314 W的最大平均功率(对应于2.58 nJ的脉冲能量)和12.5 kW的最高峰值功率。总之,这种激光器提供了更短的脉冲宽度和更高的平均功率,是各种应用的理想候选光源,如频率计量、分子光谱和超快泵浦探针光谱。该工作发表在Optics Letters上。 Kun...
哈佛大学:聚焦深紫外光刻技术,“纳米制造”的超透镜为空间科学创造新机遇
超透镜已被用于对组织的微观特征进行成像,并解析小于光波长的细节,现在超透镜的尺寸正在变得更大。 为实现对太阳、月球和遥远的星云的高分辨成像,哈佛大学约翰·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研究员研制出直径为100 mm的全玻璃超透镜(图1),该技术克服了光刻工具的曝光面积限制,也是首款可采用传统CMOS制造技术批量生产的可见光波长的全玻璃、大尺寸超透镜。使用最先进的半导体代工工艺在前所未有的大型平面透镜上精确控制数百亿纳米柱尺寸的能力是一项纳米制造壮举,为空间科学和技术开辟了新机遇。该研究成果发表在 ACS Nano 上。 图1 超透镜和乒乓球拍的对比照片 新挑战:光刻工具对超透镜的尺寸限制...
片上中红外铟镓砷悬浮波导气体传感器
大多数气体分子在中红外光谱范围(2.5~20 μm)内具有振动特征吸收峰,这一特性可应用于痕量气体检测和定量分析。人们通常围绕气室、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或光声光谱方法、基于腔衰荡光谱的自由空间光学和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法开展中红外痕量气体传感系统研究。该类系统可以实现十亿分之一甚至万亿分之一的灵敏度,但这依赖于庞大的体积和昂贵的光学元件。片上波导传感器体积小、功耗低,更适用于环境检测、生物检测、临床诊断和气体测量等便携应用。...
怎样画光路图?
1. 首先用PowerPoint画一个双胶合透镜。 PPT中的主要操作是在选定形状后依次点击Shape Format > Merge Shapes > Fragment,然后删掉不需要的碎片,最终可按实际比例画出透镜。上面是一个AC254-080-A双胶合消色差透镜,机械图纸可在Thorlabs官网查看。 2. 除了花时间画每一个元件,还可以在网上搜索其它研究人员分享的素材,比如下面这个网页 https://www.gwoptics.org/ComponentLibrary 提供了一个很赞的光学元件库,其中包含很多常用的光学和电子元件,而且有png、svg可缩放矢量图和Adobe...
国产更好用!欢迎体验“中国造”稀释制冷机
好消息!国盾量子推出的国产稀释制冷机ez-Q Fridge,在交付客户后完成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设备实际运行指标达同类产品国际主流水平,成为国内首款可商用可量产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用稀释制冷机。 ez-Q Fridge交付客户使用现场 稀释制冷机可为超导量子计算芯片提供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环境,是超导量子计算机极低温极低噪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盾量子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授权支持下开展自主研发,完成了稀释制冷机技术的成果转化,搭建了国内领先的产线,实现产品的量产落地,并在实际运行中显示了良好的技术实力。 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2023年激光公司业绩成绩单最全梳理!
长三角G60激光联盟导读 近日,美国光纤和半导体激光器制造商恩耐(nLIGHT)公布了2023年全年业绩和截至2023年12月的第四季度财务业绩。 近期,国内激光产业链上市企业先后公布了2023年度业绩情况。 据财报显示,恩耐在2023年第四季度的总营收达到5190万美元,虽然同比下降了13%,但这一数字略高于公司三个月前的预测。这一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于发货日期的提前,这也为恩耐带来了2023年全年的总营收增长,达到了2.1亿美元。 尽管面临一些市场挑战,恩耐在华盛顿州Camas的自动化生产投资开始显现成效。这使得公司在同一时期的运营亏损从5510万美元减少到了4680万美元。 高层评论 首席执行官Scott...
北大校长龚旗煌:“杰青”项目成就“追光”梦想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甘晓 实习生 李贺 龚旗煌在办公室查阅杰青项目申请书的历史资料。受访者供图 冬日的阳光照射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子里一排高大的立柱上,遵循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在地面上留下清晰而规律的条纹光影。 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常常穿梭在这明暗之间,思考关于“光”的科学问题。多年来,他深耕“非线性光学”领域,理解光、操控光,开拓了光学研究的新疆界。 “当年,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杰青项目)的资助下,我才有了一笔宝贵的经费,买了一台当时比较先进的激光器,为开展非线性光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近日,回顾追光筑梦的科研人生,龚旗煌告诉《中国科学报》。 骑车冒雨赶赴答辩...
激光雷达SPAD芯片厂商SolidVue积极展示技术实力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韩国目前唯一一家专门从事CMOS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芯片开发的厂商SolidVue近期宣布其两篇激光雷达相关论文被“2024年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接收,这再次证明了SolidVue全球领先的技术实力。 SolidVue成立于2020年,专注于为激光雷达传感器设计SoC(片上系统),可全面评估周围物体的形状和距离。这是一项关键技术,有望在自动驾驶汽车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实现显著增长。 SolidVue公司介绍 SolidVue首席执行官(CEO)Jaehyuk Choi透露,该公司正在开发固态激光雷达传感器芯片,旨在用半导体芯片取代传统机械式激光雷达的所有组件。与机械式激光雷达相比,这项创新可将激光雷达体积减小和成本降低。...
Photonics Insights封面 | 袁小聪/曹良才教授:走进衍射光学元件
本文为中国激光第3376篇。 欢迎点击在看、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Photonics Insights 2023年第4期封面文章: 封面导读 从最简单的透镜和光栅到小巧复杂的超表面,从基本的聚焦和成像到复杂结构光场的调控,衍射光学元件已经极大地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如何在微纳尺度精准操纵光的各种自由度是衍射光学元件的核心使命。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衍射光学元件已经从最初的二元形式演变成更为多变的超表面结构。超紧凑、动态可调和多功能集成的衍射光学元件有望引领下一代光子学器件的变革。 论文信息:Qiang Zhang, Zehao He, Zhenwei Xie, Qiaofeng Tan, Yunlong Sheng, Guofan Jin, Liangcai Cao,...
Nat. Photonics | 实现!直接发射的线偏振光
本文由论文作者团队投稿 封面来源:牛津大学(作者提供) 导 读 线偏振光在众多应用场景中至关重要,包括光学测量分析、生物成像、伪造品检测、液晶显示器以及新兴的三维显示技术等。现有技术产生的线偏振光是通过将非偏振光通过线偏振片过滤获得,常见的线偏振片由高度定向的长链分子或具有光子结构的金属网格构成,这会将光强降低两倍或更多。这种通过过滤非偏振光来产生的线偏振光,会导致大量能量损失并需要额外的光学器件。因此开发新型的,无需光学结构的偏振光光源对于减少能源损耗和高效成像,通讯和显示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前沿|吴培亨院士团队研制出国际上首个高时间精度超导X射线单光子探测器
[dipl_breadcrumb breadcrumb_layout="layout2" separator_type="icon_separator" separator_icon="%%20%%" separator_size="14px" use_home_link_custom_text="on" home_link_text="首页" admin_label="DP Breadcrumbs" _builder_version="4.9.1" _dynamic_attributes="link_option_url" _module_preset="default" link_option_url="" border_color_all="#ccc" border_width_top="1px" border_width_bottom="1px" global_module="3347" global_colors_info="{}"...
超表面光计算:应用与进展综述
1. 导读 集成光子器件和人工智能为光学计算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近年来,得益于微纳光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特别是超表面器件和技术概念的深入人心,超表面其多维化、集成化、轻薄化、可编程等特质在光学调制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因此,超表面为光学信息处理和光计算开辟了新的途径,它有望解决传统光学系统的固有问题,推动更深入的研究和实际应用。 近日,北京工业大学讲师周宏强、硕士生赵崇利、万玉红教授、讲师满天龙、和北京理工大学黄玲玲教授、博士生合聪,在期刊《Nanophotonics》上发表综述文章《Optical computing metasurfaces: applications and...
成像专题 | TMT:大规模仿真数据训练模型助力现实世界的湍流图像恢复(IEEE TCI)
TMT:大规模仿真数据训练模型助力现实世界的湍流图像恢复 Imaging through the atmosphere using turbulence mitigation transformer 本期导读 远距离成像中的大气湍流会导致图像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图像上时空随机的像素移动和模糊化。一方面,传统的图像恢复方式主要是模型驱动,速度慢且需要用多帧恢复一张静止照片,难以被广泛应用。另外一方面,数据驱动的方法缺乏真实的高质量-低质量图像对,进而深度学习算法的泛化性和稳定性还存在一定局限。...
一束“光”的新春奋斗:走进为研制空间激光器争分夺秒的科研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研人员正在集成测试 团队历史照片 走进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科研人员正围绕着一个长宽约半米的“金属盒子”忙碌着,他们身穿洁净服、头戴护目镜,为“金属盒子”装上一个个零部件,紧张细致如做手术的医生。 今年春节,该团队20多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一起追“光”,没有休息一天。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王明建指着那个“金属盒子”说:“这是用于保障航天重大任务的空间激光器,我们必须赶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7台产品的研制,按照节点计划完成交付任务。”...
可控核聚变新里程碑!AI成功预测等离子体撕裂登Nature,清洁能源「圣杯」更近一步
可控核聚变,又有新突破了! 困扰可控核聚变的一项重大难题,被AI成功攻克了!普林斯顿团队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提前300毫秒就预测了核聚变中的等离子不稳定态,因而能够防止等离子体的逃逸。人类离无穷尽的清洁能源,又近了一步。 长期以来,核聚变一直受着一个「幽灵」的困扰——等离子体不稳定性问题。 而最近,普林斯顿团队用AI提前300毫秒预测了核聚变等离子不稳定态,这个时间,就足够约束磁场调整应对等离子体的逃逸! 从此,科学家可以防止可控核聚变的中断,产生足够能量所需的高功率聚变反应,也就更有可能了。 这项重大突破,成果已经登上Nature。 可控核聚变重大难题,被AI突破 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努力在地球上实现核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