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Menu

3分钟了解基于空间光通信的光束偏转技术

李富豪,赵继广,杜小平,张建伟,段永胜,陈攀

航天工程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系

光束偏转技术是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决定了自由空间激光通信能否满足快速、稳定的通信需求。光束偏转技术具体可分为两大类:机械式光束偏转技术和非机械式光束偏转技术。其中,机械式光束偏转技术有扫描振镜、快速控制反射镜和微机电系统变形镜等类型;非机械式光束偏转技术包括声光偏转技术、基于液晶材料的偏转技术以及电光偏转技术。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各类光束偏转技术的特点以及在空间光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

1

扫描振镜

技术最为成熟的机械式光束偏转器件为扫描振镜,其本质是一个步进响应时间可达毫秒/亚毫秒级、指向精度为微弧度量级的光反射镜,如图1所示。
3分钟了解基于空间光通信的光束偏转技术

图1 扫描振镜示意图

振镜式扫描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扫描精度高、速度快、成本相对较低,但存在工作范围有限、枕形失真、振镜磨损等问题。该器件已在偏转角度方面达到卓越的性能标准,例如美国THORLABS公司推出的XG210系列扫描振镜,其偏转角度可达±20°。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提高扫描速度,采用飞秒激光脉冲和多维振镜结构等方法来提升其性能。

但是,对于二维振镜和更高维度的振镜扫描技术,系统结构更为复杂,在实际应用时会出现调向误差,需要对误差具有很好的矫正手段。未来可以考虑使用变结构控制技术和粗细两级复合轴控制技术加以辅助来抑制残差,在空间环境良好、工作周期较短的卫星星座中应用,最大效益地实现高精度捕跟扫描。此外,激光通信中一般激光器功率会很大,选择更高反射率的振镜镜面材料以减小表面损伤也是未来需解决的问题。

2

快速控制反射镜

快速控制反射镜(Fast Steering Mirror, FSM)的结构有两种(如图2所示):一种是X-Y轴框架结构,也叫做有轴系结构;另一种是柔性轴结构,它是目前FSM的主要发展方向。

3分钟了解基于空间光通信的光束偏转技术
3分钟了解基于空间光通信的光束偏转技术

图2 (a)快速控制反射镜X-Y轴框架结构图;(b)快速控制反射镜柔性轴结构图

快速控制反射镜具有定位精度高、角度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体积小巧等优点,在多种光机电系统中应用广泛,而且柔性支撑结构也减小了机械摩擦,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与大惯量机架结构相结合,会导致一定的光轴误差。

目前,一方面国内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快速反射镜的结构仿真和系统控制上,在开发研制新型反射镜上进展缓慢,这也与其需要不断的迭代验证、研发成本高有关。因此,开发一种联合仿真系统,使得通过调整系统中的某些参数就可以模拟实物验证,从而大大缩短研制周期,更快找到高性能的快速反射镜参数,提高优化效率是未来需要探究的。

另一方面,空间环境中存在的热扰动和基础振动,在进行高精度光束指向时会造成其光轴畸变和抖动,目前已有的方法是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和快速控制反射镜组成的光束指向对准系统来弥补光轴误差这一问题。但该方法处理动态测量误差准确度较低,加强动态测量误差精度以能够实时补偿误差是后续应解决的问题。

3

微机电系统变形镜

微机电系统变形镜(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Deformable Mirror,MEMS-DM)有电热型驱动、压电型驱动、静电型驱动以及电磁型驱动等多种类型,鉴于静电型驱动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能够在高频信号下工作等优点,因此多采用静电力驱动,且多以平板电容方式实现,其结构如图3所示。

3分钟了解基于空间光通信的光束偏转技术

图3 微机电系统变形镜驱动结构图

微机电系统变形镜具有单元密度高、响应时间短、功耗低、成本低、集成电路兼容性好等优点,在成像领域应用更为广泛;但其也存在扫描速度慢、光能利用率低,杂散光较多等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进行变形镜更多单元执行器的研制,以待增加波前行程和获得更高的帧速率;同时,更多执行器的变形镜会导致产生更大的机械应力,选择更加轻型、硬度更低的基底材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4

声光偏转技术

声光偏转技术是将高频电信号转化为超声波,通过换能器传递至工作介质,形成一个光栅,利用光波衍射来实现光束的偏转,如图4所示。声光衍射效应按照声光作用区长短分为拉曼奈斯衍射和布拉格衍射,由于拉曼奈斯衍射的光利用率低,布拉格衍射衍射效率高,故一般利用布拉格衍射。
3分钟了解基于空间光通信的光束偏转技术

图4 声光偏转原理图

声光偏转器件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驱动功率小、衍射效率高的优点,同时声光偏转技术还具有实时并行处理能力,以及时间带宽大、易于与计算机兼容和进行自动化控制等优点。但也存在以下短板:大部分衍射光为一级衍射光,导致声光偏转器件在大角度偏转范围上有着明显不足,偏转精度较低,较难实现对光束的精细调控,分辨率较低,在高速扫描下会出现“啁啾效应”。
通过使用超声跟踪以及单晶多频等方式可以提高有效带宽,从而解决分辨率低的问题,针对“啁啾效应”,可在偏转器后外加一个柱面透镜可以消除其影响。目前对入射声波频率的研究很多,并对提高超声波入射下声光偏转器的衍射效率和频率响应性能这一问题进行了不同方法的实验改进,而很少对提高偏转角度这一性能进行分析。

未来可考虑通过可控声波矢技术来改变声波入射方向,从而扩大其偏转扫描角度。关于声光偏转器偏转性能的其他指标,包括带宽性能、抗静电能力、热稳定能力,也是目前所关注的研究热点。

5

液晶偏转技术

基于液晶材料的光束偏转技术主要包括:液晶相控阵、液晶微透镜阵列以及液晶偏振光栅等。
液晶相控阵(Liquid Crystal Optical Phased Array,LCOPA)技术是指通过电极对液晶分子施加电压,由于液晶分子具有电控双折射效应,外加电压控制着不同状态液晶分子的偏转程度,从而对光束波前起到相位调制作用,实现光束扫描,如图5所示。
3分钟了解基于空间光通信的光束偏转技术

图5 液晶相控阵偏转原理图

LCOPA具有高功率、低电压驱动等优点,能够实现灵巧、无机械惯性的高精度光束偏转,但其存在响应时间过长、工作谱宽较短等缺点。另外,较小的偏转角也限制了LCOPA的应用范围,需要配合角度放大装置来实现更大的偏转角。但受角度放大装置有效孔径、走离角等因素制约,目前角度放大装置很难实现更高的角度放大倍数。同时,液晶相控阵在工作时会存在多级衍射级次,再加上非线性关联效应的影响,导致LCOPA的偏转效率降低。

液晶微透镜阵列(Liquid Crystal Micro-lens Array,LCMLA)由3个透镜阵列组成,如图6所示。LCMLA与LCOPA相比,具有更大的偏转角,并且无光学回程区的影响,偏转效率更高;受液晶材料内的LC分子排列变化时间的影响,LCMLA所需的光程差相较LCOPA更小,在厚度方面可以做的更小,因此LCMLA比LCOPA有着更小的响应时间。但LCMLA要实现光束连续偏转扫描,还需要和一些精细角度偏转器件结合使用,增加了应用实现的复杂度,而且LCMLA由多层透镜阵列组成,系统的稳定性要比LCOPA更差。LCMLA是通过改变出射光的主级大衍射级来实现光束偏转的,微透镜阵列的空间相干性影响其分辨率,这要求微透镜的尺寸有着极小的误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3分钟了解基于空间光通信的光束偏转技术

图6 液晶微透镜阵列原理图

液晶偏振光栅(Liquid Crystal Polarization Grating, LCPG)原理为入射光通过起偏器形成左旋光和右旋光,再经过其LCPG实现对两个不同方向的光束偏转,偏转光路如图7所示。LCPG未受电场边缘效应的影响,具有分辨率高、可编程控制、轻便灵活、LCPG只需产生等效半波片的光程差,所需的液晶层厚度更薄,从而使其响应时间更快,同时也没有相位回置造成的光学回程的影响,另外还可以实现宽光谱工作。但单个LCPG很难同时实现多角度和大视场的指标要求,而多层级联的LCPG对制备工艺以及系统稳定性要求很高。

3分钟了解基于空间光通信的光束偏转技术

图7 液晶偏振光栅原理图

传统的LCOPA轻便灵活,可以实现小角度范围内的精细偏转,系统复杂度较为简单,制备工艺相对成熟,但受到相位回置造成的光学回程区的影响,偏转效率、响应时间等指标存在明显不足,仍需不断提高和发展。LCMLA与LCPG则没有光学回程区的影响,在偏转效率上有着很大提高,但都需要配备精细角度偏转器件来实现光束的准连续偏转扫描,而且在最大偏转角的实现上都使用了多级串联的结构,这就会导致系统尺寸过长,稳定性相对较差。LCPG相比于LCOPA和LCMLA,除了具有偏转角度大、偏转效率高的特点,还具有宽频谱工作的独特优势,但其只能实现角度间隔较大的光束偏转扫描。目前,液晶偏转技术在非机械式偏转研究最广,但在非偏振光条件下,实现大角度、高效率等存在显著局限性。为解决该问题,可对设备架构和材料类型进行思考;在使用液晶偏振光栅器件时,大角度偏转时难以实现连续角度的偏转,这些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6

电光偏转技术

电光偏转技术是利用垂直于光束传播方向的折射率梯度产生的偏转实现的,如图8所示。基于电光晶体的光束偏转器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任意偏转角、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但存在分辨率较低的问题。
3分钟了解基于空间光通信的光束偏转技术

图8 电光偏转原理图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了具有二次电光效应的电光材料,如铌酸锂、钛酸钡等,相比线性电光效应的晶体,其在响应速度、偏转电压等性能方面更加优越,其中KTN晶体最具有代表性。

KTN晶体是现有已知具有最大二次电光效应的晶体,具有介电常数大、介质损耗低、铁电压电性明显和非线性光学性能优异等突出特点,在光束偏转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外日本 NTT公司、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国内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以及山东省科学院等对KTN晶体的偏转特性做了大量研究。

NTT公司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主要研究了基于空间电荷注入的 KTN 晶体光束偏转技术;山东省科学院主要研究了KTN晶体的组分梯度诱导的光束偏转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主要对  KTN晶体光束偏转器的电极结构、工作温度等工程问题进行了研究。

现存在以下问题:在晶体生长的方面难以实现高光学均匀性,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在居里温度附近应用需要具有精确的温度控制手段;对空间电荷注入机制、居里温度下的极性纳米区,对光束偏转的调控机理等科学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各偏转技术的优劣,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光束偏转技术对比

3分钟了解基于空间光通信的光束偏转技术

小 结

常用的机械式微机电变形镜、快速反射镜和扫描振镜,是通过机械方式改变发射光轴方向,其精度可达到微弧度量级,偏转角度可达几十弧度,在医学等领域应用前景广泛。但存在结构复杂、体积笨重、能耗高等问题,由于自适应光学系统具有体积大的特点,目前国内外微机电系统变形镜主要应用于成像领域,在光束偏转领域很难满足星载环境对小型化、轻量化的高要求。

声光偏转器具较大的工作带宽,但难以满足微弧度量级的偏转精度,且对入射光波长、角度和能量均有较高要求能量损耗较大。

液晶相控阵、微透镜阵列等方法功耗小、驱动电压低,但其响应速度慢,非连续角偏转,偏转角度大但大角度时偏转效率低,难以实现大带宽传输的任务需求。

基于电光晶体的光束偏转器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任意偏转角、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被认为最适合于实现高速光偏转技术的主导方向之一。而在各类电光材料中,基于KTN晶体的电光偏转器具有大角度偏转、快响应速度、高偏转效率、高偏转精度、宽带宽工作等优点,在空间光通信等领域应用更有潜力,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之后的工作一方面要对KTN晶体的生长特性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生长出组分均匀、形状规则的高质量晶体;另一方面还要逐渐向KTN晶体微观偏转机理方面研究,这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更多科研资讯及分享,所有其他媒、网来源均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协调进行处理,最终解释权归旭为光电所有。